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讲”系列讲座第六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17-12-17


12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主楼B401教室举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讲”系列活动之“坚定文化自信——关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点诠释”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张海荣老师主讲,学院硕士生、博士生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张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宣讲主题当中的“诠释”与“注释”、“阐释”的区别与联系。接下来,张老师开始了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关于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一点诠释”的正式宣讲,本次宣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党中央为何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支撑;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破解的问题。

在第一部分的讲解中,张老师深入分析了党中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背景。她指出,从理论上讲,“文化自信”关乎“人心凝聚”;从现实来看,现实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亟需 “正视与破解”;从历史角度来看,是“梁济自杀的意蕴,1924年泰戈尔来华的遭际”等历史事件给予的思考。

在第二部分的讲解中,张老师首先提出“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其次,“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这也是党的十九对文化自信的新概括。最后,张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了当下“文化自信”主要着意的三个方面:其一,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新世纪以来,这方面备受质疑,观念不一,这涉及到执政党指导思想的合法性问题。其二,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PP为现实的综合国力,C(country)指基本实体(人口和国土),E(economy)指经济实力,M(military)指军事实力,这三项为物质因素(硬实力);而S(strategy)指国家战略意图(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体制和制度建设等),W(will )为国民意志和核心价值,这两项为精神因素(软实力)。其三,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在第三部分的讲解中,张老师强调了树立“文化自信”需要破解的问题。她认为第一个值得警惕的隐忧是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深刻,复古文化的病态繁荣。第二个隐忧是民粹文化,民粹文化正在冲击着理性文化。在“非黑即白”思维主导下的多数人所形成的民意,往往比较极端,缺乏包容。对此,要做理性的分析,不能盲目地屈从民意,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三个隐忧是文化的耗损机制仍然强于建设机制。在讲座的最后,张老师指出树立“文化自信”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肩负使命,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忠诚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张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在场的同学聆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我国“坚定文化自信”各项举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十九大报告中的“文化自信”部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Copyright © 2018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