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静如讲坛”2022年第三场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2-05-05
2022年4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联合举办的“静如讲坛”2022年第三讲成功举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百年演进”的专题讲座。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青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老师以及兄弟院校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以腾讯视频线上方式进行,由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教授主持。约800多听众在线聆听了讲座。 杨凤城教授作“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百年演进”的专题讲座 杨凤城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百年演进历程,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历史逻辑和理论精髓,即从“先革命后建设”到“四个现代化”;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代化的词源出发,结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和物质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新制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不断地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问题上的理论发展和创新集中体现在: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结论等。 冯留建教授在讲座最后作了评议总结。他认为,杨凤城教授围绕三个主题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现代化观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探索现代化历程的理论概括和总结,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基础、道路、内容和特色,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相结合、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声动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念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的百年历程,既立足中国的实际又放眼全球,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密码。 撰稿:冯留建 赵月
Copyright © 2018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