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第五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研讨会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出版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2025-10-21
为深入总结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特点与成就,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于2025年9月25日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研讨会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出版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亓振华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教授首先致辞。张润枝教授指出,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由王炳林教授主编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系列年度报告已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的标识性成果,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为王炳林教授团队编写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系列年度报告提供大力支持。 中共党史出版社第二编辑部主任王兵编审介绍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编辑出版情况。王兵编审认为,全书坚持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指导,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不仅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与高校思政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对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问题展开研究,充分体现了学术性与政治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王兵编审指出,中共党史出版社将继续承担起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学术责任,为2025年度的出版工作做好准备。 主题发言阶段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王峰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以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充分研讨。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良书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按照中共党史党建学四个二级学科的目录编排,架构清晰,内容丰富,是2024年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小百科全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周良书教授认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需要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一个中介理论体系,将辩证法的具体做法运用于中共党史研究中。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内容全面,议题设置合理,既体现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又突出了时代性、系统性、前沿性,为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学科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清晰且权威的参考。在后续的编写过程中要更加突出年度研究热点议题、整体态势、主要特点、重要进展、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等编写特色,这样既有助于为青年学者提供选题方向,也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延敏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全面反映了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还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全书的导论“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鲜明地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特色,展现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新气象新作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起民副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具有相对成熟的编著逻辑和编写团队,在章的设置上体现学科体系,在节标题的设置上体现学科的具体要素。二是呈现中共党史文献工作的基本格局,体现了中共党史文献工作部门和高校学科建设的关联。三是体现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全书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孔凡义教授认为,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1)》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通过逐年、系统地梳理、收录与评述学科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为学科建立了一份连续、稳定的发展档案;通过收录年度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学术研究最新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党最新的创新理论;通过纵向对比历年报告,有助于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规律、理论演进规律和话语变化规律。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系列年度报告不仅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标识性成果,而且对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全面梳理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即时性、权威性、前沿性、引领性的突出特点,为此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发挥出对学科建设的贡献。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云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在以往年度报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四个二级学科的鲜明特征,从编写体例、议题设置、文献分析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发展,呈现出前沿性和时代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有助于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范式创新、强化资政育人的社会服务功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春玺教授认为,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1)》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系列年度报告实现了层叠累积的进步,整体的框架结构日益完备,编写的内容及时反映了当年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和未来的学术增长点,呈现出鲜明的奠基性、引领性和开拓性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洪森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是王炳林教授带领编写团队进行有组织科研所取得的标识性成果,不仅对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而且编写过程中体现出的“干中学”“学中干”的学术训练方法和育人理念,对做好学生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冯留建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围绕新设立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及其二级学科框架进行系统梳理,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整体面貌;通过聚焦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刻回应了重大现实问题;通过系统化探索和融合性研究,展现出从“以史为重”到“史论结合、立足现实、建构体系”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教授认为,《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不仅延续了研究报告关注学术研究重大问题的编写风格,而且在体例和逻辑上进行了创新发展,体现出前沿性、权威性、学术性和政治性的鲜明特征,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作会议总结。王炳林教授表示,加强对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学术前沿的梳理分析,是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组织校内外专家编写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系列年度报告,初衷也是为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尽绵薄之力。各位专家学者所提宝贵意见为编写团队继续编写好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提供了重要参考,编写团队会充分吸收各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并在后续的编写过程中补充完善进来。辩证思维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方法,学科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要坚持胸怀天下,加强国际交流,既要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充分借鉴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才能真正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深入。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高超,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围绕《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4)》探讨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进一步凝聚了学界共识,对于推动学科学术发展以及学术共同体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Copyright © 2018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